據媒體透露,2020-21賽季CBA常規賽從2020年10月17日正式開賽。按照CBA發展規劃,新賽季將增加常規賽比賽場次,從過去的46場增加到56場。這項重大改革是劃時代的舉措,雖然和NBA的常規賽82場比賽還無法相提並論,畢竟我們的聯賽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
那麽,從46到56這種數據的變化,會給中國籃球帶來哪些影響呢?
積極的影響如下:
一、與國際籃球逐漸接軌,提高國家隊的競爭力以及賽事的影響力。
我們的聯賽,比賽場數與頂級聯賽有差距,比賽強度與頂級聯賽也有差距,因此,到了國際賽場上,我們的球員明顯在對抗強度、體能儲備等方麵無法與對手抗衡,因此,我們的球員在自己的聯賽中動輒數據上雙,在國際大賽上卻經常“發揮失常”。
通過比賽場次的量變尋求中國籃球的質變,無論成功與否,這都是一個積極的變化。
同時,增加比賽場次,也增加了CBA賽事的影響力,為CBA聯賽真正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擠掉球員工資泡沫。
姚明其實是看到了CBA球員工資存在泡沫,這包括本土球員和外援。
一名本土球員年薪2000多萬人民幣,相當於300多萬美元,這種球員在NBA或者歐洲頂級聯賽能夠拿到同樣的薪資嗎?答案顯然是“不能”,即使這名球員有實力拿到300萬美元,按照NBA82場常規賽換算,在CBA隻打46場比賽,也應該隻拿到170萬美元(人民幣1000多萬)的報酬。
一名外援,動輒在CBA拿到400萬美元年薪,按照比賽場次的差別,這種外援在NBA起碼年薪應該達到700萬美元,這在NBA屬於二流球星的待遇,要麽應該是首發主力要麽是主要輪換球員,可是,在CBA聯賽中有多少外援具備在NBA立足的實力呢?
現在,我們設置了工資帽,但是隻打46場比賽,顯然外援和本土球員的工資依舊虛高,把比賽場次增加到56場,本土球員工資帽不變、外援的工資逐漸合理,球員的工資泡沫在逐漸被擠掉。
雖然,這麽做也未必會完全擠掉薪資泡沫,起碼我們在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會逐漸讓投資人回歸理性、認清球員的真正價值和市場需求。
三、增加CBA品牌價值,走向盈利時代。
CBA俱樂部的收入,主要靠CBA公司引進的官方讚助商、廣告商以及版權直播權出售,再有就是俱樂部的門票銷售和球隊自身的讚助商以及冠名費。
CBA公司目前每年能夠給各俱樂部發放紅利3000萬以上,隨著姚明將聯賽場次提升,CBA的品牌價值也會逐漸提升,未來2-3年,各俱樂部有望每個賽季分得紅利5000萬以上,當然,俱樂部成績越好獎金紅利越高。
增加10場比賽,俱樂部的讚助費、冠名費都將對應提高。一般球隊每個主場門票收入在200萬以上,增加5場主場比賽,門票收入就將增加1000萬以上。
這樣,雖然隻增加了10場比賽,筆者預計各支俱樂部有望增加2000-3000萬的收入。這樣,即使是那些無法打進季後賽的俱樂部,也有望實現盈利,那些進入季後賽並最終站上總決賽舞台的球隊,將賺得盆滿缽滿。
四、年輕球員將得到更多鍛煉機會。
世界杯的失利,姚明和中國所有有良知的籃球人一樣十分心痛,當被問及誰該為失利負責的時候,姚明毫不猶豫地回複“我!”,同時,姚明也表示了改革的決心不會改變。
對聯賽的改革,除了提升聯賽的商業價值之外,最終還是要為中國籃球找尋一條更好的出路——姚明的目的,就是搭建一座更加理想的舞台,為屬於中國籃球的未來之星創造更好的條件,最終實現中國籃球質的飛躍。
常規賽從46場增加到56場,場次增加了21.74%,對於最終站上總決賽舞台的球隊來說,賽季有可能要打70多場比賽(季後賽按照3輪計算),這對球員的體能絕對是一種新的考驗。
賽程拉長,下個賽季各支球隊一定會做出針對性調整——增加球員輪換是大勢所趨。
部分30歲以上的老將將受到保護,那些體能有差距的球員將被邊緣化,同時,更多的年輕球員會獲得更多的出場時間。
上個賽季,疫情之下的複賽,各支球隊都經受了考驗,傷病幾乎成了許多球隊的攔路虎——同曦隊一度有4名球員遭受傷病,讓他們最終退出了季後賽爭奪;老將易建聯也在關鍵時刻跟腱斷裂,險些讓廣東隊無緣衛冕。
這種密集的賽製,一定會提醒下個賽季各支球隊該如何合理安排球員的出場時間,因此,那些有一定實力的年輕球員有望脫穎而出,這必將加速CBA的新陳代謝,讓我們的聯賽徹底進入良性循環。
這種改變,或許是姚明最希望看到的。
有積極的影響,也必然有消極的影響,具體如下:
一、分組和分區有別,賽製和行程造成的疲勞沒有盡量規避。
筆者早前曾經建議過南北分區,以達到增加到56場常規賽的目的,我建議的南北分區方案如下:
北區:遼寧、新疆、山西、吉林、青島、八一、山東、北京、北控、天津;
南區:廣東、廣廈、深圳、同曦、浙江、廣州、福建、四川、江蘇、上海。
按照上賽季的比賽成績,這種南北分區的弊端是不夠均衡,因為,北區的球隊中,12強球隊占了8席,南區隻有4席。
媒體透露的分組是按照上賽季的常規賽排名蛇形分組,具體如下:
A組:廣東、北京、浙江、福建、廣廈、山西、深圳、上海、四川、八一;
B組:遼寧、新疆、北控、青島、山東、吉林、同曦、江蘇、廣州、天津。
這樣的分組看似合理,其實未必。筆者覺得,上個賽季的成績未必一定要和下個賽季的分組相關聯,除了傳統強隊和傳統弱隊之外,大部分球隊的實力都會有很大變化,因此,按照南北分區來分組才是長久之計。
南北分區之後,區內球隊4場比賽,可以大大減少行程,即使是背靠背比賽也有足夠的時間,這樣可以大大減輕球員的疲勞,也能盡量避免傷病發生,最重要的,是為賽事安排留下更多的餘地,甚至為以後增加參賽隊伍、再次提高常規賽場數留下空間。
二、外援的質量有可能下降,或影響CBA觀賞性。
常規賽增加了21.74%的比賽場次,過去300萬美元年薪的外援還是否會來CBA“養生”呢?預計會有變化,拿著和過去一樣的薪酬,卻打得比過去更艱苦勞累,相信外援一定會討價還價,也不排除有外援甚至本土球員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發生。
目前為止,許多俱樂部的引援都陷入僵局,這和CBA外援政策沒有正式出台有關,和疫情影響有關,另外,和賽製變化也有一定關係。
找不到NBA的二流球星或者過氣大牌球星,這讓CBA聯賽的觀賞性或許會打折扣。
但是,立足長遠,這種陣痛也是必須要經曆的。外援來CBA撿便宜、打養生籃球、做投機生意的時代或許一去不複返。對中國籃球來說,這種泡沫時代終將結束,外援能力強到離譜、擁有無限球權、出工不出力、無法帶領球隊獲勝,對中國籃球來說作用是消極的。
隨著CBA的發展、我們本土球員能力逐漸提升,再引進高水平的外援也來得及。
三、傷病的隱患將增加。
增加10場比賽,球員傷病發生的概率將大大增加,這一點顯而易見。但是,傷病也是比賽的一部分,作為職業球員必須麵對。
四、對國家隊備戰集訓造成一定影響。
上個賽季結束時間比較晚,下個賽季開賽匆匆忙忙,目前賽程還沒有出爐,不管賽程怎麽安排,都需要為下下個賽季留有餘地,同時,也需要為國家隊備戰留下一定的時間。
預計下個賽季聯賽過程中,國家隊要麵對奧運落選賽、亞洲杯小組賽,密集的賽程需要為國家隊集訓、比賽讓路,賽程勢必更加密集。而對國手來說,考驗他們意誌和體能的時刻即將到來,對擁有國手的球隊來說,也要麵對一定的考驗。
結束語:這必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賽季,這個賽季將有許多新的政策開始實施。賽程拉長,必將提升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也將提高CBA的商業價值,同時,也能夠擠掉CBA過去的薪資泡沫、讓CBA回歸理性,年輕球員將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有利就有弊,賽程的拉長,對球員的健康會造成不利影響,外援的總體質量會有所下降,密集的賽製對國家隊備戰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些陣痛都是暫時的,為了中國籃球的未來,這點代價的付出是值得的。
分成兩組的辦法,增加了比賽場次,但無法改變旅途奔波的疲勞,因此,期待未來CBA能夠適時擴軍、采用南北分區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