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核工業板塊迎來一項重大資產重組。
12月29日晚,(000777.SZ)公告稱,接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的通知,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自2024年12月30日開市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該交易事項尚處於籌劃階段,初步確定中核科技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核工程)接受無償劃轉後持有的西安中核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核西儀)的71.965%股權,其餘股東的交易意向尚未最終確定。
當前中核西儀控股股東為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1.965%。該公司始建於1969年,為大型儀器儀表企業,也是國內核領域知名的核輻射監測係統、火災報警控製係統、實物保護係統的製造商和集成商。
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亦構成關聯交易,但不會導致中核科技實際控製人變更。天眼查APP顯示,中核工程是中核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核科技為中核集團的間接控股子公司。

根據公告,中核集團籌劃此交易,旨在進一步實現核工業裝備製造業務的整合,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中核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核科技工業主體,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係。
截至今年8月5日,中核集團資產規模約1.4萬億元,員工總數18萬,旗下坐擁中國核電(601985.SH)、(601611.SH)、(600100.SH)、中核科技四家A股公司,以及中核國際(02302.HK)、中國同輻(01763.HK)和中國核能科技(00611.HK)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中核科技是集工業閥門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製造企業,1997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為中國閥門行業和中核集團所屬的首家上市企業。
截至今年9月底,中核科技總資產34.75億元,前三季度錄得營收10.25億元,同比下降8.25%;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11.19%。2022-2023年,中核科技的總營收分別為15億元、18.1億元,淨利潤為1.72億元、2.22億元。
中核西儀是擬IPO企業“轉道”並購重組的新案例。
2022年9月,中核西儀擬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計劃募集資金20億元,將用於核安全防護產業基地一期建設項目、智能化產業研發項目、信息化體係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在經曆一輪上交所問詢後,中核西儀於2023年3月主動撤單,終止了IPO。
2020-2021年以及2022年前3個月,中核西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54億元、7.95億元和2.35億元;淨利潤1.19億元、1.7億元以及2040.07萬元。
近年來,中核集團一直在推動旗下子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其中,中核集團子公司新疆新華水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新華)多次衝刺IPO失敗。2023年3月,上交所受理新疆新華IPO,當年7月,該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
今年6月,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主板IPO獲受理,擬計劃募集資金41.10億元,用於天然鈾產能項目、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12月21日-22日,中核集團召開2024年年終黨組會議。會議指出,2024年,公司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核能“三步走戰略,積極構建先進核科技創新體係;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改革走在國資央企前列。
12月發布的研報指出,證監會推出“並購六條”積極推動並購重組,交易所和地方政府等積極響應,預示著中國新一輪的並購重組浪潮或將來臨。
該機構總結並購重組特征稱,從企業性質來看,央企參與金額最大,接近40%,地方國企約30%,民企參與數量最多,占65%;從目的來看,橫向整合、戰略合作是主要類型,有利於發揮協同性,做大做優做強;從行業來看,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等案例較多,向製造業、新興產業等領域趨勢集中。
截至12月27日收盤,中核科技的股價報18.07元/股,漲幅達3.55%,總市值為69.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