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塔院寺(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五台山塔院寺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五台山塔院寺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台山塔院寺的由來是什麽?
塔院寺原是五台山顯通寺的一個塔院,高大的舍利白塔居於其中,明朝重修舍利塔這裏才獨立成寺。現在,雄渾巍峨的大舍利塔已經成為五台山的標誌。
塔院寺之所以聞名遐爾,與寺內兩件佛教藏物神奇的傳說有關。據傳漢代時古印度高僧攝摩騰來到中國後,看到五台山很像釋迦牟尼在印度講經說法的靈鷲山,山下還有一座古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於是便奏請漢明帝,在舍利塔上蓋起了高塔,周圍建寺廟。這神秘的舍利塔,原先埋藏在地下,明代重修大塔時把它置於大塔中。塔為磚砌,外塗白堊,塔高50多米,下為須彌座,刹頂華蓋、仰月、寶珠等皆為銅製鎦金,頗為壯觀。在大白塔東麵,有一座兩丈來高的磚塔,叫文殊發塔。傳說有一年塔院舉辦無遮大會齋,有位蓬頭垢麵的婦女領著兩個小孩和一條小狗,手拿一綹頭發對放齋的執事僧說:法師啊,我身無分文,用這綹頭發做施舍行不行?執事順手把頭發扔到一邊,讓人盛了三碗粥給她。貧婦又說:狗有生命,也該給一份。執事又勉強給了一份,貧婦卻說:我腹內有子,尚須分食。執事麵露怒色:你真貪得無厭!貧婦脫口而出: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是吾超三界,卻被阿師嫌。說罷,躍身騰空,變成文殊菩薩,孩子變成仙童,狗也變成座下雄獅。眾僧齋客望空便拜,執事僧悔之不迭。後來把這綹頭發建塔藏之。
五台山有哪些寺廟
五台山上廟宇眾多,推薦一些知名度高的。
1、佛光寺:中國第一國寶
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五台縣佛光新村,距縣城30公裏。因此寺曆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2、顯通寺:五台山青廟領袖
顯通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台山台懷鎮。是五台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該寺曆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聖地中的一顆明珠。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寺,被人們稱為“釋源”。而顯通寺的初建時間,可以和白馬寺相比。
3、塔院寺:五台山標誌性建築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這裏原是五台山顯通寺的塔院。明代時,重修舍利塔,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
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主要標誌,寺廟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塔拔地而起,淩空高聳,在五台山群寺簇擁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當做五台山的標誌。
4、菩薩頂:五台山黃廟領袖
菩薩頂五台山中規模最大的黃教寺院。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即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此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曆代曾多次重修。明o永樂以後,蒙藏喇嘛教徒進駐五台山,遂成為五台山黃廟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數次朝拜五台山,住宿於菩薩頂,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並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台等,均須向大喇嘛進貢。
5、殊像寺:五台山香火最旺寺廟之一
殊像寺位於台懷鎮楊林街西南,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因供奉文殊像而得名。相傳始建於唐,元延祜年間(1314-1320年)重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建。明天啟六年(1626年),寺後西北角建客堂。殊像寺大殿為文殊閣,殿闊五間,重簷歇山頂,是五台山台懷鎮中心區最大的殿宇。殿內全部塑像皆為明物,形象秀美,如出神工。在文殊大殿內的三麵牆壁上,懸塑有明代渡海五百羅漢圖。寺中現存康熙帝和乾隆帝禦碑各一通,載有般若泉形製。該寺為青廟十大寺之一,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五台山(Mount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ⰵ0'—39ⰰ5'、東經113ⰲ9'—113ⰴ4'之間,總麵積592.88平方千米。《名山誌》載:“五台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